苏文峰自选文集  
我们有一信息

  在每一个时代中,神都选召他的仆人,传扬针对那世代的信息。

  在十六世纪改教运动时,马丁路德揭示“因信称义、唯独圣经、信徒皆祭司”的信息,脱离了中世纪天主教廷的桎梏。近代教会中,慕安得烈讲解的“住在基督里”的真义,深化了信徒与基督的内在关系;陶恕(A.W.Tozer)不断提醒福音派教会勿要忽略“渴慕神”;傅士德(Richard Foster)阐明了现代人“简朴生活、属灵操练”的必要性;美国的爱德华滋和中国的宋尚节,都以“认罪悔改”的信息,带来教会的觉醒和复兴;德国的潘霍华则以“跟随基督”的信息和殉道见证,痛斥“廉价福音”的偏差。

  若将时空镜头拉到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教会,我们会看到,神在这时代给中国家庭教会的托付,是在苦难中“走十字架道路”;神也在海外华人教会中,藉着多位牧长,唤醒华人基督徒承接“普世宣教”的棒子。

  而八十年代以来,神将成千上万的中国学人带到海外;《海外校园》开始服事这一群体时,发现他们在成长和事奉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,与过去港、台、北美的华人学生颇为相似,就是:理性上接受基督教义,却未注重生命改变;生活中或有宗教样式,但未确立以圣经为中心的价值观;事奉上能说会做,却未先建立灵命根基。因此,《海外校园》针对当今中国学人事工的需要,特别注重:先塑造灵命,显生活见证,再委身事奉(《约》15:1-8;《彼后》1:3-8;《罗》12:1-2)。

  过去十年,《海外校园》在许多聚会及文字书刊中,表达过我们从校园团契所承传的这一信息。最近每月一次的同工策划会中,对此也多次讨论确定。今后,《海外校园》的出版、培训、宣教事工,都会更明确传述此一信息。

  我们盼望每一个中国学人及参与这事工的华人基督徒,共同注重这样的属灵原则和次序:

        灵命→生活→事奉

  1.灵命:建立每个人与神、与己、与人、与物的正确关系,这是最基要的布道信息,也是灵命塑造的主要内容。要先有内在长大成人的灵命,才够承载外面繁重的使命。

  2.生活:信仰必须真正落实在婚姻、亲子、教会、朋友、伦理、时间、金钱等日常生活中,而后才能事奉。

  3.事奉:清楚神的呼召和恩赐,委身投入当地教会及中国、普世宣教工作。

  这是针对海内外中国学人的需要,神给《海外校园》同工当今的托付。这些内容似无高言大智,也无捷径可寻,却代表校园团契多年来平实稳健的风格。我们盼望所有的作者和同工,共同落实这一信息。但愿假以时日,海内外各地造就出一群有灵命操练、有生活见证、有事奉方向的华人基督徒,成为扎实有力的团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