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文峰自选文集  
走出流泪谷

  今年三月号(第九期)起,《举目》杂志刊登了〈流泪谷〉头三篇小说及评析后,读者的反应相当热烈。许多过去不太注意《举目》杂志的弟兄姊妹,开始逐篇认真地阅读,而且常向我们表达观感。

  〈流泪谷〉这一系列小说之所以轰动,从主题、情节、描述的角度上看,确实有其魅力。故事中生动地表达了海外中国学人灵命成长的困境和挣扎:夏雪的眼泪、萧毅的愤恨、方舟的横眉、石谦的劳碌……全都那样地真实熟悉,彷佛就是我们所在的教会和团契中,许多人的写照。

  但是,若我们超越故事情节中恩怨爱恨的外貌,直探故事中每位人物的深层结构,就会看到这些故事中所描述的“海外中国学人灵命成长的障碍”,主要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。

  我们都知道,当福音进入一个文化群体,开始产生影响力时,通常人们最先改变的,是行为礼仪等外在的层次,例如:婚礼的红袍改为白纱;在用语上,“谢天谢地”改为“感谢主”等。但是,虽然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俨然基督教化,他内在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改变,却非一蹴可即的。这是一种灵命塑造和“心意更新而变化”的天路历程,需要圣灵的能力、真理的化育和情感意志的降服。因为我们这些因信称义的人,虽然有了天国子民的身份,但“旧社会“的习性观念,一时难改,内在深处的文化烙印,仍然刻骨铭心。因此,过去人本主义的世界观,和自我中心的人生观,仍然控制了〈流泪谷〉中多数人的喜怒哀乐。直到“万事互相效力”后,我们的世界观改变了,灵命成长的困境才可能突破。

  正如陈庆真在《世界观的交锋》一书所表达的,过去的迷思和迷失,若由智慧的设计者重整调理,就会知道既然万有都“本于他,倚靠他,归于他”,我们的生活、动作、存留,就不再是自我实现了,而是“都在乎他”。

  举目远眺,流泪谷中的夏雪、萧毅、方舟、石谦、戈虹、高鹏、严君、李大卫、宛如……他们已渐渐卸下婚姻、服事、情欲、骄傲、自卑、追比、忙乱、假我、律法的重担,开始走向有恩有爱的泉源之地。

  你看,清晨的日光已临到谷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