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学篇
将天国之网撒到水深之处
──浅论新世纪的福音策略
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,聚拢各样水族;网既满了,人就拉上岸来,坐下,拣好的收在器具里,将不好的丢弃了。─马太福音13:47-48
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,众人拥挤他;要听神的道。他见有两只船湾在湖边;打鱼的人却离开船洗网去了。有一只船是西门的。耶稣就上去,请他把船撑开,稍微离岸,就坐下,从船上教训众人。
讲完了,就对西门说:“把船开到水深之处,下网打鱼。”西门说:“夫子,我们整夜劳力,并没有打着什么。但依从你的话,我就下网 。”他们下了网,就圈住许多鱼,网险些裂开, 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。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,甚至船要沉下去。西门彼得看见,就俯伏在耶稣膝前,说:“主啊!离开我,我是个罪人。”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。他的伙伴西庇太的儿子雅各、约翰,也是这样。耶稣对西门说:“不要怕!从今以后,你要得人了。”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,就撇下所有的,跟从了耶稣。─路加福音5:1-11
路加福音第5章第1-11这段经文,主要记载了耶稣所行的一件神迹,一件深水捕鱼的神迹 。一般来说,用渔网在深水捕鱼是一件很自然平常的事,谈不上什么神迹 。但是,这一次深水捕鱼有些特别。首先,两只船上的渔民,整夜劳力,都没有打着什么鱼,这似乎说明这时候附近的水域里没有多少鱼。其次,耶稣指示他们把船开到水深之处,下网打鱼。一网所打的鱼竟装满了两只船。可见,这件神迹的特别之处就是,耶稣准确地知道什么水域中有密集的鱼群,而且他知道怎样才可以一网捕到许多的鱼。
如果我们读这段经文,仅仅了解到这个层面,那就意义不大。一网捕到装满两只船的鱼,固然有些稀奇,但两船鱼也不过是两船鱼而已。现代捕鱼的技术大大提高,要在短时间内,捕到两船鱼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。然而,路加福音记载耶稣的这件神迹,为要说明什么属灵的真理呢?
要领悟耶稣深水捕鱼这件神迹 的属灵意义,需要分析一下这段经文的结构。不难看到,这段经文可分为三小段。第一小段为1-3节,所描述的是耶稣行神迹之前的处境。第二小段为4-7节,所记载的是耶稣所行的神迹。第三小段为8-11节,内容是耶稣呼召这些渔民作他的门徒。从这种布局来看,耶稣行这件神迹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捕到两船鱼,而是另有更高的目的。如果只为了两船鱼,这些渔民应该会留住耶稣,同他们一起打鱼。这样,他们以后就不愁打不到很多鱼了。事实刚刚相反,这些渔民反而撇下他们的船和网,跟从了耶稣;从打鱼业改行到“得人业”。
现在,我们发现,这三小段经文贯穿着一个主题,就是“得人”。第一小段是“得人”的异象;第二小段是“得人”的策略;第三小段是对“得人”呼召的回应。
根据以上分析,我认为耶稣深水捕鱼这件神迹的属灵含义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“得人”的策略,这个策略可以称为“将天国之网撒到水深之处”。
一、“得人”的异象
根据路加福音5:1记载,当时,“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,众人拥挤他,要听神的道。”“众人拥挤”耶稣,说明当时人很多,因为这时候他们不是在一间小屋里,而是在空旷的湖边。
“要听神的道”,说明当时人们心里非常饥饿,他们要听耶稣传讲天国信息,也就是永生的信息,或者救恩的信息。这一节经文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“庄稼熟了,急待收割”的景象。
其实,如果我们有属灵的眼光,便会看到,在20世纪行将落幕之际,无论是中国或海外,每一个城市,每一个乡村,都是当年的革尼撒勒湖边。在普世的物质主义的滚滚潮流中,那一群群心灵空虚、焦虑不安的人,就像当年在革尼撒勒湖边,拥挤耶稣的人。
听一位牧师说过,20世纪的中华民族,是一个漂泊的民族。一个漂泊的民族心里所跳动的是一颗颗漂泊者的心,流难者的心。一个漂泊的民族所渴望的是一个平安的家园。在20世纪末,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华人都在动荡与苦难之中。去年,有超过20万的华人自杀。最近温哥华太阳报一篇文章中评论说:华人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,而且已成为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民族。
许多中国的青年人和中年人,学生和学者,都移民或留学到了海外。不幸的是,他们中间大多数人却不适应国外的环境。例如,来加拿大的华人移民中,只有不超过30%的人找到了他们原来专业的工作。所以,世纪末中国人的心普遍都是空虚和彷徨的。他们都在内心深处,渴望找到一个家,一个可以寄托身心的地方。
如果我们睁开属灵的眼睛,便不难看到,世纪末普世的华人都是神为教会所预备好、急待收割的庄稼。我们知道,成熟的庄稼如果不及时收割,便会倒在田里烂掉。求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看到这个“得人”的异象,心里有一种收割庄稼的紧迫感。
面对这么多心灵饥渴的人群,耶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只船,是西门彼得的。耶稣就上船,请彼得把船撑开,稍微离岸,就坐下,从船上教训众人。耶稣为什么不在岸上,而要在船上教训众人呢?很显然,是因为岸上人太多,太拥挤。耶稣教训众人,就是对他们传讲天国的信息。这说明耶稣在亲自收割庄稼,在亲自“得人”。
二、“得人”的策略
现在让我们来看第二小段经文。在这里,耶稣接着做了第二件事,就是吩咐西门把船开到水深之处打鱼。那么,这里的“水深之处”有什么属灵的含义呢?有人说,“水深之处”代表基督徒与神有更深的关系,或者代表基督徒在真理和生命上进到更深的地步。
其实,在这里,“水深之处”不是指基督徒的个人灵命状况,而是指鱼多而密的水域。如果“鱼”在这里代表“失丧的人”或“需要拯救的人”的话,“水深之处”就是指未信者既多又密的地方。在农村,那是指一个个没有听过福音的村庄。在城市,那是指一个个世俗的社区。耶稣要我们把船开到“水深之处”捕鱼,就是要我们深入乡村,深入社区,把福音传给未信的人,把他们带进天国里。这是耶稣给教会的目标。然而,教会有没有准备好?教会能不能胜任呢?
现在我们来看耶稣做的第三件事,就是在“水深之处”下网捕鱼。结果怎么样?结果是一网捕到装满两只船的鱼,连渔网也险些裂开。为什么今日许多教会所发动的福音运动中,我们捕不到多少鱼?为什么耶稣可以让彼得他们一网捕到装满两只船的鱼?有人可能会说,因为有耶稣在那里,当然可以捕到那么多的鱼。问题是,在今日的福音运动中,难道耶稣不在那里吗?问题不是有没有耶稣在那里,因为耶稣肯定在那里;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好的渔网?
耶稣通过上述深水捕鱼的神迹 ,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福音策略,这个福音策略可以称为:将天国之网撒到水深之处。马太福音13:47-48说:“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,聚拢各样水族;网既满了,人就拉上岸来……”
我们都熟悉圣殿的比喻:教会是圣殿,基督徒是活石。我们也很熟悉身体的比喻:教会是身体,基督徒是肢体。但是,我们是否知道,教会也是一张渔网呢?让我们来思想一下一张渔网的构造。一张渔网有二部分,一部分叫做“纲”,另一部分叫做“目”。一个成语说:纲举目张。“纲”的作用就像一件衣服的“领”和“袖”。所以,“纲”代表一个教会的领导秩序。只有当一个教会的领导秩序建立起来以后,那个教会的会众才能被建立起来。反过来,如果一个教会的领导秩序没有建立起来,教会就不像一张渔网,而像一盘散沙,四分五裂。即使是一张渔网,也不能张开,有效地捕鱼。所以,一张好的渔网首先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团队。
一张渔网上有许许多多的“目”,正如一个教会有许许多多的会众。一张好的渔网不仅有结实的“纲”,而且要有结实的、没有漏洞的“目”。如果一张渔网上有许多的破洞,就肯定打不到鱼。每一个信徒都是一张渔网上的一个“目”,所以,每一个信徒都要发挥作用。在传统的教会模式中,只有几个专职的神职人员在负责教会的一切事务,广大的会众只是主日上教堂做礼拜而已。这种模式肯定不符合圣经的教导。
彼得前书2:9说:“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圣洁的国度,是属神的子民,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。”
自从马丁.路德发动宗教改革以来,“信徒皆祭司”的真理就被重新发表出来。但是,这个真理却至今没有真正落实。教会的现实情况仍然是只有少数神职人员在扮演祭司的角色,绝大部分的会众都是观众。只有当每一个信徒都成为了真正的服事神的祭司,才能织成一张好的渔网。
耶稣在马太福音28:19发布的大使命中说:“所以你们要去,使万民作我的门徒。”可见,作主门徒是主耶稣对一切世代的所有的基督徒所发的大使命,包括今日每一个基督徒。只有当每一个基督徒都成为基督的门徒,才能织成一张好的渔网。
以弗所书4:11列出神赐给教会的五种领袖职事,他们是使徒、先知、传福音的、牧师和教师。接着第12节就指出教会领袖的主要职责:“为要成全圣徒,各尽其职,建立基督的身体。”“成全圣徒”也就是“装备圣徒”。可见,教会领袖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,而是“装备圣徒,各尽其职”。每一个圣徒都要受到装备,才能织成一张好的渔网。
要织成一张好的渔网,不仅每一个信徒都要被装备起来,而且彼此之间要互相配合,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,一起行动。
渔网捕鱼的策略表示:不仅一个教会的领导秩序要建立起来,而且要把每一个会众都装备起来。渔网捕鱼的策略是一个团队行动的策略。它不是让每个信徒各行其事,单独行动,而是所有信徒密切合作,共同行动。
三、对传统福音策略的一点反思
在思想路加福音5:8-11这一段经文之前,让我们先对传统的福音策略有一点反思。
传统福音策略的第一个特点是只注重传讲福音的信息,也就是只注重对人的头脑说话。这种福音策略可以称为“传信息”的福音策略。这种福音策略最常采用形式就是召开大型布道会。据了解,像这些布道会,决志的人多,真正对基督委身的人少。据一些陪谈员说,他们每次拿到一批在布道会上决志的要培谈的名单,等到打电话与他们联系,经常已有80%的人改变了态度。以大型布道会的方式传福音,曾有过一定的效果,但不是新世纪的主要福音策略。
统计显示,以大型布道会的方式带人信主的人数比例其实是很小的,比想象的要小得多!为什么大型布道会的效果这么小呢?
原来,研究发现,用言语和文字的知识来影响一个人,一般只能达到7%的效果。其他93%的效果主要是通过看到的榜样、群体的气氛和个人的经历来达成的。
传统福音策略的第二个特点是依靠少数对灵魂特别有负担,并且有恩赐的基督徒来传福音。这种策略可以称为“钓鱼式”的福音策略。这种策略最常采用的形式就是个人布道。特别是在校园福音工作中,个人布道应用得比较多,也有一定的果效。但是,个人布道的效果仍然很有限,它也不是新世纪传福音的主要策略。
传统的福音策略存在的第一个缺点,就是即使决志者接受了你传的“信息”,但仍然不肯加入教会。于是,从接受“信息”到加入教会就产生了一道鸿沟,很不容易越过。它的第二个缺点是,决志与生命长进脱节。因为通过这种途径决志的人往往只是听到了福音,却并没有亲眼看见或亲身经历福音。结果,福音对他们来说,是抽象的道理,而不是具体的实际。
四、“渔网捕鱼”的福音策略
新世纪的福音策略不能只对人的头脑说话,而是要对人的身心灵、或灵魂体全方位地说话。
新世纪的福音策略不仅要把福音信息传讲出来,而且要将福音信息活化出来;使福音信息不只是一些抽象的命题,而且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实际。
新世纪的福音策略视传福音为一个过程,而不只是一个一次性的事件。在这个过程中,使人逐步接触到福音的信息和实际,最后决志进入神的国。所以,为了传福音,我们需要懂得怎样去了解、接触福音朋友,带他们进入一个合适的基督徒群体,同他们建立友谊,同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见证和信主见证,最后带他们信主。我们要掌握整场球赛的各种技能,而不能只学习临门一脚。反之,如果球员们除了会射门之外,其他都不会,这样的球队要赢得球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新世纪的主要福音策略应该是耶稣所展示的“渔网捕鱼”的福音策略。这种策略有三个新的特点,是传统的福音策略所忽略的:
新的福音策略既不是靠大型布道会上的一个讲员,也不是靠少数精英的个人布道,而是依靠一个群体或基督身体的影响力。人是群居的动物,人受群体的影响远超过个人的影响。为什么今日世俗的影响这么强?因为它是一个大众的潮流。为什么今日教会的影响这么弱?因为教会没有活出圣经所应许的那种新的群体生活。耶稣在约翰福音13:35说:“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,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。”如果世人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,实际上我们就作了主的见证人。而作了主的见证人也就是传了福音。福音不仅要用口传,更要用群体的新生命来传。一个爱的群体就是将爱的信息活化出来,这就是群体或身体的福音策略。
实际表明,群体的感染力非常强。如果一个群体中有爱、有生命、有热心、有活力、有神运行在其中,这个群体就有很大的感染力。一个慕道友一进入其中,立即受到感染,很快就接受主。反之,如果一个群体中缺少爱、缺少生命、缺少热心、缺少活力,甚至还充满着内斗、分争、嫉妒、苦毒、怨恨,那么,一个慕道友来了一次,就不会再来第二次了。
群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很大,但仍不足够。人除了具有群体性之外,还具有个人性。特别是,每个人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些事情,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中说出来的。如果只停留在群体的层面,就进不到人的内心深处。所以,新的福音策略十分注重建立个人之间有深度的关系或友谊。友谊使人产生信任。信任使人敞开内心。当一个慕道友与一个基督徒建立了友谊之后,这个基督徒也就很容易以自己的真实的信仰和生命来影响他。当一个慕道友向一个基督徒朋友敞开内心时,其实他也就是向我们的神敞开,使圣灵更容易在他心里动工。此外,个人之间信任和友谊本身就是爱的明证,就是福音所应许的新生活的重要方面,因此,它本身就是在为福音作见证。
在世界的团体中,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相利用,明争暗斗。这是因为,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,并且希望在竞争中胜过别人。而在基督的群体中,要体现基督的生命和精神。基督的生命和精神就是爱心和服事。根据路加福音第22章记载,耶稣被卖的那一夜,在最后的晚餐上,门徒中还起了争论:“他们中间哪一个可算为大”(24节)。耶稣对他们说:“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,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。但你们不可这样;你们里头为大的,倒要象年幼的;为首领的,倒要象服事人的。是谁为大?是坐席的呢,是服事人的呢?不是坐席的人吗?然而,我在你们中间,如同服事人的。”(25-27节)根据约翰福音13章记载,耶稣还亲自替门徒洗脚,用实际榜样来作爱心和服事的教导。
总之,“渔网捕鱼”的福音策略包含四个要素:1、群体或身体的福音策略;2、关系或友谊的福音策略;3、爱心与服事的福音策略;4、传讲信息的福音策略。
五、对“得人”呼召的回应
最后让我们回到路加福音5:8-11。我们看到,当彼得实行了耶稣所吩咐的在水深之处下网捕鱼的策略时,他们一网捕到的鱼足足装满了两只船。一切在场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。彼得更是俯伏在耶稣膝前说:“主啊!离开我,我是个罪人。”
彼得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。首先,彼得称呼耶稣为主。在这之前,他称为耶稣为“夫子”。“夫子”与“主”有什么区别?当彼得称呼耶稣为“夫子”时,他只承认耶稣是一个好的老师,但并没有把主权交给耶稣。那时候,他还在那里为自己打鱼。但是,当他称呼耶稣为“主”时,他已经准备好把主权交给耶稣了。
另外,彼得承认自己是个罪人。这表示,他在为自己过去的不信和疑惑而忏悔。过去,彼得对耶稣没有信心,对自己的捕鱼技能更有信心。当他自己整夜劳力,却一无所获时,他仍然没有觉悟。然而,现在他觉悟了,也□悔了。我们是否也要象彼得一样,为我们过去的不信,不冷不热,不顺服而□悔呢?我们是否也要象彼得一样,将自己的主权交出来,让耶稣在我们心中作主呢?
当我们以这样的态度来回应主的呼召时,耶稣当年对彼得他们说的话,也要成为对我们的应许:“不要怕!从今以后,你要得人了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