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《圣经》与遗传学
1.2 是偶然?还是必然?
所谓科学,是对真理的客观观察,并解说真理的真相。所谓科学事实,是真理的真实内容。一切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理论,叫作信口开河,也叫伪科学。
到21世纪初的今天,人类才有能力把基因解码。这当然不是偶然,而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。我们当然还要继续问:是谁给这些基因排码的呢?或者是自己胡乱、偶然碰撞后产生的结果呢?信息又是以何种方式储存在基因密码中的呢?是谁赋予这种必然条件呢?如果我们没有科学实验证据,可以信口开河地乱下结论吗?或者这一切不过是偶然现象吗?是自然形成的吗?那么,什么叫作自然呢?“自然”两字常常被不少人自欺欺人、麻木不仁地利用,从而偷偷地掩盖自身的愚昧和无知。
自然,即创造者所创造的一切事物。透过一切受造事物,我们都应该能清楚地洞察到这个最高动因。对此,《圣经》早已清楚陈明。(罗马书第1章第19-20节,成书时间:公元57年)
德国著名细胞学家埃尔文·内尔教授、博士〔Prof. Dr. Erwin Neher, 1944-,德国戈廷根马斯普朗克生物、物理和化学研究所主任(Director of Dept. of Membrane Biophysics, Max-Planck-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, Goettingen, Germany)〕和贝特·萨克曼教授、博士〔 Prof. Dr. Bert Sakmann, 1942-,德国海得堡马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(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in Heidelberg, Germany)〕两人仅仅发现细胞中单一离子管道的作用(the function of single ion channels in cells),因而获得199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英国出生的理查德·罗伯茨教授、博士(Prof. Dr. Richard J. Roberts, 1943-)和美国出生的菲利浦·夏普教授、博士(Prof. Dr. Phillip A. Sharp, 1944-)仅仅发现一个基因可以被分开成几个单位(split genes),因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151980年代,美国耶鲁大学(Yale University, New Haven, CT, USA)薛德尼·奥尔特曼教授、博士(Prof. Dr. Sidney Altman, 1939-)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(University of Colorado, Bouder, CO, USA)托马斯·切赫教授、博士(Prof. Dr. Thomas R. Cech, 1947-)共同发现核糖核酸(RNA)拥有一些酶的催化功能(for their discovery of catalytic proterties of RNA),因此轰动一时。原因是一般的酶都是蛋白质的,而这些非蛋白质的核酸反而拥有酶的反应,为此他们共获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。16等等,举不胜举。细胞和基因都是肉眼看不见的,我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,才能知道其中的一二。微观世界深奥无穷,其丰富多彩的世界,令我们无法想象,甚至无从谈起和琢磨。可见细胞、基因的复杂程度真是令人难以探索,其中还有多少的奥秘我们现在还根本不明白。
20世纪50年代,因为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,核酸已被证明具有负责遗传的功能,是构成细胞中心的染色体(chromosome)。核酸分为不同长度的段落,每个核酸段落是一个遗传基因。遗传的本能是生物的特性。没有遗传,生物就不能繁殖,生命就不能延续下去,这一切都记载在核酸里。所以遗传不是抽象的现象,而是实际的东西。我们知道蛋白质是负责细胞的结构和新陈代谢的,所以蛋白质的生产与核酸有直接的关系。核酸是由微小的核糖(共有四种,简称:A. C. G. T.)串连而成的,在核酸里,不同的核糖排列和分段,就组成了不同的遗传基因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最简单的细胞也要产生2000种不同的蛋白质,才能建立和维持它的生命。人、动物和植物的身体中有许多不同的蛋白质,每一种蛋白质都是由几百几千个不同类型的氨基酸分子串连而成的。17所以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奥秘,我们有限的头脑根本无法想象里面有多么的复杂。一个细胞中的每一个微细结构都是不可缺少的,不然整个细胞的功能就无法正常活动。
进化论者说,生命的产生是由于偶然获得了一个单细胞开始的,然后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进化、演变成复杂的人类。这种故事岂止是天方夜谭?英国杰出天文物理学家兼数学家弗瑞德·霍伊尔教授、博士、爵士(Prof. Dr. Sir Fred Hoyle, 1915-2001)和英国著名天文学家、应用数学家纳伦·坎德拉·威克拉玛辛教授、博士(Prof. Dr. Nalin Chandra Wickramasinghe, 1939-)将生物化学研究资料的数据拿来演算了一番,却发现从氨基酸(amino acids)凭偶然机会而演变成生命所必须的2000种蛋白质,其概率是1040000分之1。不论生化演变多快、多频繁,这种演变差不多也需要1040000年的时间,更不用说从构成生物最简单的生命体变成人了。他们两人长期以来都曾是坚强的无神论者、进化论者。但他们后来却明确地宣布:“生命之存在于宇宙中,必然是 神创造的。”18
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曼弗瑞德·艾根教授、博士(Prof. Dr. Manfred Eigen, 1927-,生于德国)说:一个普通的基因平均有221个核糖或字母,如果让这4个核糖字母(A. C. G. T.)自己胡乱地串联起来,它们刚巧碰出一个特别基因的可能性是多少呢?可以作以下的计算:如果第一个字母是A,它的可能性是4分之1,如果头两个字母是A·T,它的可能性是42分之1。依此类推,要221个字母(或核糖)全对,它的可能性是4221分之1。这个数字可以写作10133分之1,即10万亿……亿(16个亿字)分之一。换句话说,如果有足够的核糖填满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空间,还不能试验出一次是对的。
1981年10月份,科学家发现,参与血液凝固的基因DNA分子的链中,有186,000个核酸,只要有一个核酸错误,人体即无法合成凝血因子,而要患血友病。19
客观地说,查尔斯·罗伯特·达尔文(Charles Robert Darwin, 1809-1882)当时如果拥有今天的高倍显微镜设备,从而看到细胞中如此复杂、精细的结构和功能,或许他就不敢在1859年匆忙、草率、无知地发表《物种起源》(The Origin of Species)一书。一部电脑的硬、软件是相当复杂的,但如果与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之结构和功能比较,简直无法相提并论。其实,这种背后的设计和创造是显而易见的。
我们知道,生物不同种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后代,或少数即使产生后代,其后代却没有生殖能力,即不能繁衍后代。如马和驴交配后可生骡子,而骡子是由具有64个染色体条的公马和有62个染色体条的母驴杂交而得,只有63个染色体条,由于这种杂种的染色体条呈奇数,因此没有生育能力;狮和虎杂交也可生子,同样其子代不具生育能力。所以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(every man is the son of his own works),即万物繁衍,各从其类。鸡狗不能互变,瓜豆不能互衍。这句我们中国人的千古名言,也说出了科学事实的因果关系,即恰恰好讲出了生物科学里的这一个不变定律。
这几处《圣经》经文中早在近3500年前就明确地告诉我们, 神创造这一切是用“各从其类”(according to their various kinds),即基因。《圣经》是 神赐给每一个时代的人阅读的,经文里当然不会用“基因”这个名词。不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物种,这是现代科学家的最新科学发现,也是现代科学家所给的名词。《圣经》用“各从其类”这个既通俗易懂又清楚明了的名词来说明 神对不同物种的创造,使身处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一见会意 神如此精炼、形象的话语,令人心悦诚服!这是一个远超时空的词语,也是 神创造诸天万物的伟大明证(科学事实),实在令人无法不拜服在创造者的脚前!
<<上一篇 下一篇>>
|